从创新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的模式等方面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标准
作者:发布时间:2016-04-13 14:21:27来源:中国政府网浏览次数:96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6年4月8日(星期五)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介绍《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有关情况,请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日报记者]请问田主任,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提到,要把精力从设置门槛更多转移到提供服务上,规划将如何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标准,从而推动整个制造业的升级发展?
[田世宏]谢谢记者的提问,我们按照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在规划编制中重点研究和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说有几个考虑: 一是要进一步创新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的模式。进一步加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能力建设,做好质量技术基础的综合示范和国际互认等工作,为装备制造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提供技术服务。推行装备制造企业标准主要技术指标“领跑者”制度试点。鼓励开展具有群众性和首创性的发明创造、革新设计等质量创新活动。同时鼓励标准化专业机构为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标准化信息咨询、试验验证、数据挖掘、知识培训等专业化服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技术解决方案。这样更好地推动国际上公认的四个方面的质量技术基础能力提升,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产业的进步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
二是进一步深化标准化改革。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特别强调强制性标准要严格管住,其他方面要让市场发挥作用。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在推进标准化改革上,把过去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三级进行整合精简,统一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一级。强制性标准严格按照国务院去年发布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里所确定的强标范围,主要限定在人身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生命健康安全等等,这几个方面来制定强制标准,其他的都放开作为推荐性标准来适应市场需要。同时要注重推荐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要提速,要加快,要缩短标准制修订周期。严格限定强制性标准范围以后,大量靠推荐性标准适应市场需求,引导产业发展。
三是大力推进企业标准管理制度的改革。首先,是逐步取消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按照现行的标准化法规定,企业的产品标准需要报政府相关部门备案,这样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也束缚了企业标准对市场的快速反映,对企业的创新发展有约束,所以我们要逐步把这项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取消。第二,要建立一项有利于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制度,也就是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的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我们取消企业产品备案,让企业根据自我需要公开他在生产制造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有关产品、服务的性能标准,当然企业内控标准不需要公开。这完全是自愿公开,我们这也是按照总理要求从“门槛设置”变为了“提供服务”。目前这个制度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开始了试点工作,同时13个行业领域比如建材、家用电器、旅游、电梯维保服务等等也在做试点。第三,支撑它的还有一项工作措施,就是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有的同志会问,企业标准的自我公开声明在哪儿公开,在哪儿声明,我们在国家和省两级搭建了这样一个信息公开平台,每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来公示,自我公开声明所执行的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这个平台在2015年1月开始试运行,到今年4月7日为止,我们统计已经有25000多家企业已经进行标准自我公开声明,公开的标准量达到8万多项,而且已经涵盖了包括服装、家电、家具、建筑材料、农机农药等13万多种产品,平台访问量突破1300多万次。第四,还有一项措施,鼓励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开展企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的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标准化和质量方面的技术咨询,同时给他们有针对性的提供一些标准化技术解决方案,为企业在创新成果转化、参与市场竞争和招投标工作做好技术支撑。
从这些制度的实施试点情况来看,特别是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实施以后,我们统计了一下,过去企业如果按照备案制度去搞一个企业执行的产品标准,备案的时间较长,全国平均下来一项企业产品备案大概需要15天左右的时间,现在在平台上进行自我声明公开,企业基本上需要20分钟就可以完成了,而且现在我们的公共服务平台7×24小时,一周7天,每天24小时,随时可以登录上网公开企业执行的产品和服务标准。这样既打破了门槛设置,又提供了技术服务,给企业带来了便利,企业也很欢迎。制度实施以后广大消费者也很欢迎,因为消费者可以登录平台来了解每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以及所执行的标准,这样标准的先进性、技术的合理性和产品的适用性怎么样,消费者一上网就可以了解,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的消费,享受消费的知情权。
我们也了解到,制度实施以后对中小微企业来说,确实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一方面他们通过信息咨询,能够找准他们企业的产品在这个行业里的技术定位是什么;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企业将创新成果及时制定为企业标准,增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四是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团体标准是一个跟国际接轨的标准形式,我们的现行《标准化法》里规定的国家标准体系中,只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新的措施里增加了一类团体标准,主要是发挥行业协会、学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他们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能够更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凡是有法人资格、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社会团体,能够根据市场和创新的需要来组织制定团体标准。我们鼓励制定团体标准以后,就能够更好地使社会团体的技术力量参与到标准体系建设中。这是对团体标准的鼓励。同时我们不断完善团体标准的相关制度措施,特别是社会组织怎么制定团体标准,我们不设行政许可,也不搞审批,我们通过一些引导性措施,鼓励第三方对团体标准制定行为和技术水平进行评估,政府部门也会对团体标准强化事中事后的监督和评价,逐步出台一些引导社会组织制定团体标准的良好行为规范,引导和规范好团体标准化工作。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开展对装备制造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标准化宣传和培训工作,提升其标准化和质量意识水平。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标准化和质量技术工人,培育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探索建立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加快高层次标准化和质量人才的培养。 这样,通过《规划》中这些在鼓励创新、强化服务、培养人才等方面的措施,我们相信和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来促进企业来更多的采用先进标准,适应市场需求,推动整个制造业的升级发展。谢谢!
[王炳南]这也是个热点问题,“互联网+流通”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这也是我们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解决三农问题和扶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手段,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2014—2016年中央1号文件中,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出,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这项任务。国务院在2015年中专门下发了一个文件,《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是78号文件,对这项工作做了全面部署。
从2014年开始商务部和财政部共同开展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像农业部、团中央等一些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支持政策。许多地方政府也将农村电商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结合本地的一些资源特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政府积极推动下,社会资本也积极介入,像供销总社、邮政局、万村千乡等传统的商贸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进行线上线下融合,共同推动农村电商升级发展,像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大企业也纷纷下沉营销渠道,布局农村电商。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共有涉农网站3万多家,其中电子商务网站3000多家,2015年农村地区网购交易额达到3530亿元,同比增长了96%。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也达到了1505亿元,发展农村网民达到了5659万人,新增网店达到118万家,在全国1000个县里,已经建成了25万个电商村级服务点,这组数据可以说明农村电商发展态势非常好。同时,我们看到农村电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特别是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网速还比较低。二是农村电商人才缺乏,特别是缺少既懂种植,也会经商,又了解电商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农产品的品牌化、标准化不行,竞争力不强。四是农村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下一步我们要重点从三个方面推动农村电商工作,一是补短板,破解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2016年财政部和商务部将继续深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作,下大力气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动地方整合乡镇一级各种资源,畅通物流的渠道。 二是重上行,增强农村电商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更加注重推动农产品由农村到城市的上行渠道。使线下的产业发展和线上电商有机融合发展,拓宽农产品进城的各种门路,带动农产品的品牌化、标准化,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促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鼓励各地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更加注重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抓骨干,带队伍,加强资源统筹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