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能否再造“奇迹”
作者:发布时间:2018-04-24 09:50:13来源:国际商报浏览次数:1201
如今,曾经凭借开放与创新创造多个经济奇迹的亚洲已成为世界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如何通过开放创新提升亚洲竞争力?阻碍亚洲经济发展的风险有哪些?中国在亚洲经济格局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近日,本报邀请专家为亚洲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专家圆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徐洪才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卞永祖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 钟飞腾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李天国
(排名不分先后)
1、亚洲经济整体前景如何?竞争力体现在哪儿?将出现哪些亮点或经济增长点?
徐洪才:我对未来亚洲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亚洲地区的竞争力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拥有巨大的人口红利。其次,各国经济差异性较大,互补性强,分工体系呈现多层次化,合作空间较大。最后,各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已达成共识,具备多边、双边机制的合作基础。因此,要加快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
未来亚洲经济的增长点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包括交通、电信、能源、环保、农业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城镇化建设。现阶段,亚洲很多国家亟须进行城镇化建设。三是亚洲许多国家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技术创新和发展释放的红利不容小觑。四是消费拉动力,亚洲人口红利带动消费需求升级。五是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发展空间较大。
卞永祖:从世界角度看,亚洲经济表现亮眼,比如新兴经济体多,市场体量大,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大都超过6%。同时,基础设施方面需求量大,成为拉动亚洲乃至世界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亚洲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口众多。全球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都在亚洲,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日本等国的人口数量都过亿,消费潜力大。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二是亚洲各国经济互补性强,已初步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经济一体化加速。中亚地区资源丰富,以中、日、韩为中心的东亚、东南亚经济圈制造业发达,同时拥有香港、上海、东京这样的金融中心,经济融合度高。三是亚洲已形成多层次的区域合作组织,如东盟10+3、上合组织、湄公河合作组织等,国家之间往来频繁、合作紧密。同时,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愈发频繁,为经济合作打下基础。四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速了亚洲经济的融合。“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亚洲各国的热烈拥护,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弥补了当今全球化中的弊端,成为全球治理的新实践。
钟飞腾:亚洲整体经济向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前十位的经济体和地区中有6个位于亚洲,包括澳门(13.4%)、尼泊尔(7.5%)、缅甸(7.2%)、孟加拉国(7.1%)、柬埔寨(6.9%)和老挝(6.9%)。去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为3.6%,亚洲经济平均增速达5.6%,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增速仍明显低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10年的平均水平。可以预见,亚洲经济将继续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需要指出的是,过去几年,中国对亚洲经济的贡献不可磨灭,中国方案的推出加速了亚洲其他国家的融合发展,共同解决了全球经济问题,这也是“一带一路”建设把政策沟通放在首位的原因。各国协商一致、平等合作的基础至关重要。
李天国: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出现了很多亚洲次区域经济合作。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正在酝酿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加速等都表明亚洲国家正积极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等都在为亚洲经济合作提供更多交流与合作平台。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与运营,越来越多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获得批准,对改善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环境起到积极作用。这些都将成为未来亚洲经济的增长点。
2、亚洲经济可能面临哪些风险,该如何应对?中国作为“构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者,如何更好地提供中国方案、展现大国担当?
卞永祖:经过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经济在20年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发展中仍然面临风险:一是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位不高,部分领域产能过剩,深受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资本市场动荡与资本外流的影响。二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深化经济结构改革的难题。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面临贫困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三是金融系统不健全。发达经济体掌握着世界金融的话语权,使得亚洲国家的金融系统容易受到境外金融风险的影响。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进行改革开放。在金融等配套设施建设与投资方面,扩大市场准入,拓展中外金融市场合作,为各经济体联动提供发展平台和良好投资环境,吸引外资的同时也可引入管理经验和技术,对于提高本国的经济水平有重要作用。
钟飞腾:一方面,中国需要以事实来证明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依然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发展与机遇;另一方面,担忧地缘政治。朝鲜半岛核危机、新兴经济体的不确定性、金融震荡、大国争端等都是地缘政治危机的表象。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需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政策更加透明公开,可以通过“一带一路”中的人文交流加强与亚洲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
李天国: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部分西方经济体的经济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失业率攀升、收入差距加大、地区发展失衡等。这些经济体把遇到的一些问题归罪于经济全球化,并把矛头指向自由贸易,采取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商品等方式反对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对全球进出口贸易产生不良影响。这种逆全球化思潮、民粹主义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对亚洲各国经贸发展与合作构成了挑战。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自由贸易路线,维护多边贸易机制的严肃性,遵守互惠互利共赢的原则,倡导经济全球化,推动与亚洲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以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精神欢迎各国共同谋划未来,设计出合作共赢的发展方案,以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中国愿意通过“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互利合作来产生带动效应,辐射亚洲乃至全球,使各国经济共同走向繁荣。
徐洪才:面对挑战,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开放型亚洲经济建设和世界经济建设。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在建立开放型亚洲经济战略指导思想的背景下,中国可更多地发挥作用,比如力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理性、慎重对待亚洲各国的分歧,稳中求进。亚洲各国要凝聚共识,加强合作。
3、推进亚洲经贸合作的出路有哪些?如何寻求区域经贸合作新的突破点?
卞永祖:推进亚洲经贸合作,就是要发挥各国的禀赋,实现整个亚洲利益最大化。应着重以下几点:第一,提高亚洲各国之间经贸水平,加快自贸区谈判。各国之间要加快通关的技术对接,提高通关的速度,同时降低关税,促进贸易往来。第二,让亚洲本地区货币在贸易中发挥更大作用。使用美元容易带来汇率风险,增加成本,尽快促进本区域的货币成为结算货币,可有效避免风险,促进贸易和投资,并提升亚洲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第三,在巩固已有的区域经贸合作组织的基础上,中国可根据需求推进新的合作,如境外经贸区建设,在加深产业合作基础上促进亚洲国家间金融资本一体化。
钟飞腾:亚太区域合作要抓亮点,比如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是最有可能取得成效的,应重点推进。在澜湄合作机制中,中国不仅提出了互联互通,而且在推进农业合作以及产业合作等方面也倾注了心血。下一步是要把合作协定落实好。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亚洲各国应在能源领域制定一套规则体系,尤其是在天然气定价权上。中国自2007年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以来,约30%的天然气需要进口,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中国应与亚洲其他几大能源进口国加强在进价、定价上的合作,提升国际话语权。
李天国:“一带一路”是中国和周边国家,乃至全球各国家和地区的共同事业。中国应与亚洲其他国家继续对接发展战略,在一些领域深入开展合作。基础设施是亚洲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中国正与相关国家紧密合作,在建设基础设施方面已取得多项成果。中国也同亚洲国家建立和完善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机制,保持良好沟通与合作,在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为亚洲经济发展增添更多动力。中国在不断深化国内经济改革,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不一味追求贸易顺差,持续扩大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