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河北省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平台!
高级搜索
选择分类:
关 键 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话题

【国际锐评】中国金融市场何以吸引外资“百花齐放”

作者:发布时间:2020-09-16 09:47:37来源:浏览次数:4571

 目前,北京正在举办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称“2020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是本届服贸会的8大专题展之一。在参会的150多家金融机构中,包括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43家外资金融机构,其中不乏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德意志银行等全球顶尖金融机构。它们积极参展,展现了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坚定信心和良好预期。

 

这一信心与预期首先来自于中国宏观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德国《经济周刊》近日报道称,由于疫情影响,世界贸易额显著下降,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美欧金融业强烈希望借这次服贸会的机会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外资机构为何如此青睐中国金融市场?英国《经济学人》文章分析说,是因为中国为它们提供了“世界其他国家目前难以提供的GDP正增长和高于零的正利率”。

的确,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基础上,中国经济二季度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2%;截止到7月,中国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表明经济运行正在稳定恢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而中国有望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同时,外资和外资机构对中国金融市场的信心和预期,还来自于近年来中国推出的一系列金融扩大开放举措的逐步落地。在2020服贸会上,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运营官侯杰明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时表示,中国当下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奠定了持续增长和完善的坚实基础,越来越多的海外客户都希望加大对华投资”。瑞银证券董事长钱于军也说,过去两年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呈现出“加速度的发展”,他看好瑞银证券未来在华发展前景。

正如多位外资机构高管所指出的,近年来中国扩大金融开放的举措不断加码,目前已经取消了对银行、证券、期货和基金管理等领域的外资持股限制,降低了资产规模、经营年限等股东资质方面的限制,同时在企业征信、信用评级、支付清算等领域给予外资国民待遇,积极推动会计、税收和交易制度的国际接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6日在2020服贸会上表示,相关措施已经初见成效,更多的外资和外资机构正在有序地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百花齐放”的形容恰如其分,这从过去半年里外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在华发展上可见一斑。比如,就在2020服贸会开幕的同一周,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宣布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基金托管业务资格核准,成为首家获此执照的美国银行。《经济学人》文章形容说,这是一张“令人垂涎”的托管许可证。此外,过去半年里,摩根大通期货正式成为中国境内首家外资独资期货公司;美国运通在华合资子公司Express Technology成为首家在中国大陆清算人民币交易的持牌外国公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双双获得在华证券业务的多数控制权。资产管理公司中,贝莱德获准在中国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先锋集团决定将其亚洲总部迁至上海……不难看出,中国已经推出的金融开放政策正逐步落地开花。中国正在努力打造的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超大规模金融市场,让全球投资者看到了巨大的赚钱机会。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近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中国金融服务市场规模为47万亿美元,鉴于这一庞大体量,外资机构如果能在其中提升市场份额,那就意味着巨额利润,因此“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国公司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而且只会越来越大”。报告同时指出,中国融入投身世界金融体系的步伐似乎在加快,而众多美国金融机构也积极参与这一进程,这让所谓的“中美金融脱钩”变得愈发不可能。

更让外资机构振奋的是,更多的中国金融开放政策正蓄势待发。人们注意到,在本届服贸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和银保监会这三家中国主要金融监管机构均释放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明确信号,表示“将推动金融业迈向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为基础的制度性系统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市场化改革促更大开放”……在新冠肺炎疫情与保护主义“逆风”的冲击下,中国金融业持续扩大开放再次证明:中国目前推进的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关起门来搞发展,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中国正在着力打造的与国际接轨、更高水平的开放型金融新体制,将成为吸引外资的强大“磁石”。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将让中国乃至世界的金融“血脉”更加畅通,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修复“受伤”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助力打造“互惠共享”的全球经济。

信息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