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数据技术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作者:发布时间:2023-09-11 08:15:37来源:河北新闻网浏览次数:438
当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正在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改变着人类生活。充分发掘利用和创新大数据技术,加强数据合作与分享,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数据和信息的应用,将有效解决当前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数据缺失问题。
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17个目标,由涵盖食物、饮水、城市、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领域的230多项指标组合而成,旨在以综合方式全面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维度的发展问题,从而使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这一议程通过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一些目标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数据缺失问题依然存在。参照2021年发布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指标分类标准,有97项指标仍处于有评估方法但无数据状态。指标数据的严重不足成为监测和评估SDGs的主要挑战之一。
解决数据获取的问题,数据获取之后解决它的处理和分析问题等,构成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
一是从政策上来说,要制定更加有效的刺激数据产生的政策。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星座计划,构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观测网络,形成综合观测和数据服务能力。
二是加强数据共享。有时并不缺乏数据,而是这些数据没有进入共享平台,应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数据高效流通,实现数据共享。
三是不断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研发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平台系统,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可持续发展大数据综合服务,提高发展中国家数据获取和分析能力。
地球大数据由具有空间属性的与地球科学相关联的大数据构成,包括陆地、海洋、大气及人类活动数据,不仅具有体量大、来源广、价值高等大数据的一般特性,同时也具有高瞬时性、任意空间性、物理相关性等特点,是人类认识地球的新钥匙和知识发现的新引擎,在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2021年9月6日,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该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建设,是全球首个致力于以大数据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国际研究机构。同年11月5日10时19分,全球首颗专门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设计搭载的热红外、微光及多光谱成像仪三种载荷,均拥有300公里幅宽的数据获取能力,11天可实现全球覆盖,实现人类活动痕迹的精细刻画,为表征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SDGs指标提供专属数据支撑。
当前,以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快速融入可持续发展的各领域。我们应坚持创新驱动大方向,共同跨越数字鸿沟,进一步推进“共享、共用、共惠”的合作理念,构建数字合作新格局,为推动全面深入加快落实2030年议程作出科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