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十年辨析全球经济之一:世界远离危机了吗
作者:发布时间:2017-08-14 09:25:10来源:新华网浏览次数:862
2007年8月9日,这是“世界改变的一天”,英国主要抵押贷款银行北石银行(又译诺森罗克银行)首席执行官亚当·艾普尔加思事后回忆说。
这一天,次贷危机的阴云笼罩在大西洋两岸:法国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三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交易;华尔街股市开盘暴跌,道琼斯指数创下年内第二大跌幅;欧洲央行紧急宣布向银行业注入近千亿欧元资金。
为进一步安抚市场,8月10日,西方主要央行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第一次联手干预市场。那一刻,央行决策者们意识到,发源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问题或许具有全球“传染性”。但他们当时尚未意识到的是,即将到来的是一场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不是一场而是一串危机
8月9日,作为“世界改变的一天”的真正意义,是在一年多以后美国投行雷曼兄弟破产后才被人们真正开始理解的。
在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人们或许以为,次贷危机不过是一场严重的行业性危机。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贷提供商新世纪金融集团正式提交破产申请;2007年6月,始建于1923年的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旗下两只基金因次贷产品出现严重亏损,为贝尔斯登最终倒下埋下伏笔。
市场一厢情愿地相信,次贷危机的小浪掀不翻金融巨头的大船。虽然危机信号逐步升级,但盲目乐观的投资者还是推动纽约股市迭创新高:7月19日道琼斯指数首次站上14000点大关;虽然在8月遭遇暴跌,但到10月时道指再次站上14000点。
此后,危机开始逐步展露出“狰狞”全貌:次贷危机、股市危机、银行危机、汇率危机、经济危机、债务危机、监管危机、治理危机……一连串危机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倒下,并最终升级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今非昔比的金融安全网
十年间,全球各国已携手编织了防范危机的多层次金融安全网,抗风险能力的确已大为提升。
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银行业已基本恢复健康。据彭博社统计,美国最大的十家银行二季度盈利高达300亿美元,只比2007年二季度的历史最高纪录少几亿美元。
自2008年以来,美联储每年都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银行进行压力测试。在今年6月底进行的最新测试中,占美国银行总资产75%的34家大银行全部达标,即在假设的极端不利经济环境下,这些银行也拥有充足资本来抵御风险。
来自监管者的巨额罚单也令金融机构行为模式有所改变,抑制了其开发高风险业务的冲动。据英国《金融时报》统计,次贷危机之后金融机构支付的罚金总额已高达1501亿美元,并仍在持续上升中。
在监管层面,各国和全球的金融防火墙也不断完善。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全面强化了金融监管,2010年出台的《巴塞尔协议III》也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主要经济体共同制定和落实的全球金融监管新标准。此外,二十国集团峰会等全球政策协调和对话机制也为金融稳定提供了额外保障。
“这次有所不同”是否真实可信
“我希望在我们有生之年不会重演类似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我也不认为我们会遇到。”美联储主席耶伦不久前如此说道。
在遭遇新危机之前,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这次有所不同”。但其实金融危机周而复始地发生,每一次本质上都大同小异。这是哈佛大学教授卡门·莱因哈特和肯尼思·罗格夫在其著作《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中得出的结论。
和十年前相比,眼下似乎并没有显著的金融危机风险源。但正如在2007年时人们无法逆料次贷危机会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一样,新的风险点总可能不期而遇地出现。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雅各布·柯克加德对新华社记者说,美国不会出现2008年那样严重的金融危机,但今后的金融危机可能是其他形式。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认为,银行业监管已经得到强化,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仍付诸阙如,对于非银行机构和银行机构之间复杂的关系,监管者也仍是一头雾水。
此外,更值得担心的是,在收紧金融监管十年之后,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多次承诺,将推动放松金融监管。他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华尔街的热烈响应,也意味着在管制和自由化之间,历史的钟摆重新开始摆向后者。
“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反复发生金融危机的现代资本主义时期,是‘大萧条’之后世界主要国家实行强力金融管制的短暂时期。”诺贝尔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施蒂格利茨说。这一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实说明,伴随西方国家金融和经济的发展,危机意识始终是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