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作者:发布时间:2020-03-04 10:02:55来源:河北日报浏览次数:1377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推进我省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有效途径。要着力在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进生产管理数字化等方面下功夫,切实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
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是推进我省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有效途径。所谓产业数字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通过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生产管理和销售服务等全链条、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加强政策服务引导等系统工程,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数字化要求实现高速率、大容量的信息传输,对信息基础设施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进一步加快现有信息基础设施更新升级步伐。要超前谋划、抢先布局,适当加快工业领域基于明确需求和应用场景的5G建设,加速推进我省5G网络基础设施、光纤骨干网、网络基础设施IPv6升级改造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建设,推动京津冀北斗导航定位网联网运行,建设高速、移动、泛在、安全的信息网络,提升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外大数据标准化建设和关键技术研发,整合创新资源开展前瞻性、先导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一是加快开展5G、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前沿技术的应用研究与探索,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二是围绕我省钢铁、医药、装备、光伏等优势产业,聚焦“卡脖子”技术,大力支持原始创新和技术研究,形成一批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的科技创新成果。三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高校组建信息行业技术联盟,重点培养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技术、虚拟现实、区块链等领域的紧缺人才。
推进生产管理数字化
生产管理数字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要积极推动数字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创新和应用推广,实现工艺创新和过程创新,促进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一是加强在线监测,通过大数据监测实现产品品质监控、提高管理预测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以消费品行业为重点,鼓励支持优质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建设在线设计、用户体验、众创定制等平台,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实现品质和服务联动提升。三是推进智能车间(工厂)建设,在钢铁、装备、医药等优势行业积极建设信息化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化生产线。四是推进供应链管理数字化,实现从B2B商城下单、智能订单管理、智能仓储管理、智能园区管理到TMS物流配送供应链一体化、全流程可视化。
实现销售服务数字化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产业应延伸生产服务链条,以数字技术加速服务化转型,推行“产品+服务”的混合商业模式,从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各种数字技术实时跟踪消费者需求,深度挖掘潜在市场,引导消费升级。装备制造企业应建立网络化服务平台,对设备产品提供在线监测服务,和用户形成有效互动,把价值创造链条从产品延伸到服务。服装、家具等消费侧的行业企业,应运用数字化工具对产品进行模块化设计,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个性化定制生产,实现数字化转型。
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互联网平台具备以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为核心的生产管理数字化和以供应链一体化为核心的管理业务数字化两大应用。要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工业云服务平台,组建行业工业互联网联盟。一是加速构建钢铁、装备、建材、光伏、医药等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为行业提供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协同营销、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等工业云服务。二是深入推进“万企上云”行动,通过大力推广设备联网上云、核心信息系统上云、业务上云、数据集成上云,深化云应用,引导中小企业积极上云。三是支持打造区域级工业云平台,着力建设数字园区,探索创新园区数字化资源共享模式与机制,大力推广协同制造、协同研发、协同采购、协同供应链等“互联网+制造”新模式。
加强政策服务引导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离不开政策服务引导。一是完善相关政策。遵循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规律,构建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政策体系,通过财政支持、资金补贴等政策措施,引导信息化改造走向深入。二是加强示范引导。以示范试点为抓手,大力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从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企业上云到工业互联梯度推进、层层深化,探索产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三是强化科学评价。探索建立产业数字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围绕产业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应用能力、赋能能力等四大关键要素建立具体指标,以科学评价促提升。四是提高服务供给能力。积极发展数字化工程服务企业,面向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加快培育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提高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服务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