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评述
作者:发布时间:2019-01-04 14:39:26来源:浏览次数:1283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中国经济在应对风险挑战中实现稳中有进。
全年经济发展目标有望较好实现
“各项宏观调控目标可以较好完成”“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最新出炉的11月份经济数据显示,
投资增速继续回升,就业和物价保持稳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在前三季度实现6.7%的增长,城镇新增就业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物价保持温和上涨,
外汇储备维持在3万亿美元之上,中国经济“稳”的格局没有改变。
最新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判断。
生产需求稳。2018年1至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前10个月加快0.2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
民间投资继续保持8%以上的较快增速,制造业投资增速从4月份以来持续回升。与此同时,服务业生产指数保持平稳。
就业物价稳。1至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9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3万人。
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4.8%。11月CPI同比温和上涨2.2%,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持续发展,
全年实现6.5%左右的增长目标没有什么悬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说,但11月工业增加值增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等指标有所回落,说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变化
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0%,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作为重要先行指标,制造业PMI在50%以上连续运行27个月后,落至荣枯线。
值得关注的是,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持续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和经贸摩擦
不确定性增加的影响下,进出口压力有所加大。
2018年下半年以来,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经济运行稳中有缓,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关键节点,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为研判经济形势、
部署经济政策做出重要指引。
辩证看待,意味着既要看到经济稳的大局,也要看到稳中有变、稳中有缓,增强忧患意识;既要看到经济运行的风险挑战,
也要看到并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发展信心。
经济数据短期有波动,但运行稳中有进的大趋势并未改变。
1至11月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5个和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
服务业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升至60.8%和78%,新登记注册企业日均超过1.8万户……
中国经济“进”的态势持续发展,“新”的力量不断壮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面对稳中有变的形势,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基本面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大局,
必须认识到只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我国就有能力有条件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
打下决定性基础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为经济运行营造良好环境。
专家分析,明年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增强,经济运行面临的变数和挑战更多。
“最近中央出台了一些稳定民营经济发展信心的政策,市场信心有所恢复。但恢复市场信心、优化市场环境是持久过程,
要久久为功,特别是要把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更好落实到位,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毛盛勇说。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加强协调配合,聚焦主要矛盾,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下一步,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精准预调微调,引导市场形成稳定预期;
着眼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扩大有效投资,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推动消费供给升级,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便捷高效、稳定透明、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眼关键之年,部署关键之策。2019年,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中国经济必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做好“稳”字功,精准防范金融风险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
2018年以来,在多次重要会议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屡被提及,一系列针对金融风险和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监管政策陆续出台,效果逐步显现—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遏制,
金融风险总体收敛,金融乱象得到初步治理,资管业务逐步回归代客理财本源,债券市场刚性兑付
有序打破,金融机构合规意识、投资者风险意识显著提升。
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成立之初,就召开会议明确部署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审议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
总体看,我国经济金融风险可控。但也必须看到,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仍然任务艰巨。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目前我国经济指标基本保持在合理区间,但经济下行压力逐渐显现。
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下阶段经济工作奠定了政策基调,金融领域要保持定力,进一步做好“稳”字功,
更加精准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
为换回碧水、蓝天、净土,今年以来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发力。
上半年以来,京津冀、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地区通过持续开展强化督查,
从企业超排到散乱污整治不彻底、从小锅炉整治到工地扬尘管控,污染问题得到遏制。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的投资
同比增长33.7%,增速快于全部投资28.3个百分点,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亮点。
中央环保督察被称为是污染防治的“一把利剑”。今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正式启动,
剑指“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障。
明年,三大攻坚战将抓住重点精准发力,继续打赢几场硬仗苦仗大仗,为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质量优先、创新驱动、协调发展……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聚焦高质量发展
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分别为123.5、156.7、210.1,
分别比上年增长23.5%、26.9%和34.1%,呈逐年加速之势。
“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逐年攀升,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发展壮大,
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成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万东华认为。
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步伐更加坚定,用转型发展的确定性来有效对冲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
从最新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轨迹:
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6.7%,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大势保持稳定;
1至11月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5个和2个百分点;
服务业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升至60.8%和78%,新登记注册企业日均超过1.8万户;
投资结构持续改善,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6个月加快,民间投资增速保持在8%以上的较快水平。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7.7%,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所有这些都在说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正在深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更加明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认为,面对复杂局面,关键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着力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
雄安新区,京雄城际铁路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项目部内,一群年轻人正在为
这条“智能高铁”设计建筑信息模型(BIM)。未来,
这条高铁的电气化建设将全部实现电脑场景模拟和模块化建造,高铁接触网关键设备安装将以机器手臂代替人工。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引领供给升级、企业转型、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任志武说。
坚持创新驱动让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蓬勃发展态势。2016年和2017年,
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部分增速高于同期全国水平40%以上。2018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
和服务业增速仍旧分别比总体增速高出30%。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大背景下,
我国创新创业更加活跃。《2017年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指出,全国创业孵化载体内企业
就业人数超过200万人,每家企业平均带动就业43人。
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拓展发展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10月发布的报告指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为我国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初步统计显示,新动能对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达到70%左右。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蔡荣华说,我国将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契机,聚焦制造业智能化等
重点领域,创新发展方式、消除发展短板。
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商务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前11个月,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4703家,同比增长77.5%,
实际使用外资7932.7亿元,基本保持平稳。
这一成绩是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金额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取得的。
2018年10月底,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营商环境报告》指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
从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首次进入世界前50位。世界银行称,中国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
电力、纳税、跨境贸易等改革中取得的突出成绩,让营商环境大幅改善。
近年来,我国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
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放管服”改革不断提速,减税降费支持实体经济,加快落实负面清单制度……今年以来,面对风云变幻的
外部环境,中国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蹄疾步稳,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2018年11月,我国发布了《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
提出53项切口小、见效快的工作措施,以推动自贸试验区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商务部外国投资司司长唐文弘表示,“53条”主要涉及营造优良投资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推进人力资源领域先行先试等方面,“53条”旨在着力打通有关工作的“堵点”和“难点”。
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面对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和国民经济稳中有变,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信心,
把握主动,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为下一步做好经济工作指明方向。
以“破”“立”“降”为重点提质增效
厚度达2厘米的钢板,在零下196摄氏度依然韧性优良。
河钢集团近日成功下线低温奥氏体型高锰钢板,填补了国内空白。
从去产能走向创新发展,河钢的“蝶变”正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
“破”“立”“降”为重点,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大力培育新动能、着力降低企业成本,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加快,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1月至9月,我国主要钢铁企业实现利润2299.63亿元,扭转了去产能前超千亿元深度亏损,
过上了近20年没有的“好日子”。上半年,煤炭、电力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也分别增长1 8.4%和28.1%。
腾笼换鸟,破旧立新。新产业增速加快,适应消费和产品升级的新产品不断涌现。
2018年1月至10月,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产量分别增长54.4%和19.6%。
为企业“松绑”,还企业活力。今年以来,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省内天然气输配价格、
电信资费以及交通、物流、中介服务领域收费等系列举措,实体经济运营成本有效降低。
必须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未来乃至“十三五”期间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
是“衣领子”“牛鼻子”。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今后将聚焦支持制造业、服务业,通过依法破产等方式,推动低效无效企业退出市场,
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从3D打印到智能机器人,从5G技术到云计算,从物联网到人工智能……
加速培育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制造业结构持续改善的特征逐步显现。”孟玮说,2018年1 1月份,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PMI为50.5%、51.7%和51.6%,
分别比上月上升0.6、0.1和0.8个百分点,且均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异常活跃,技术不断突破,产业融合态势日趋明显。
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将占据“微笑曲线”两端,使我国制造业突破“高端封锁”和“低端锁定”挑战。
“下一步将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契机,聚焦制造业智能化等重点领域,
创新发展方式,消除发展短板,提升发展质量。”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蔡荣华说。
加快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推动实体经济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一方面要“向上看”,
加大创新实现制造业高附加值、高精尖发展;另一方面还应“接地气”,从产品结构、性价比等
方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更大活力
深化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
我国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推动方方面面的改革步步走向深入,有效促进了市场出清、供求关系改善和供给结构优化,
不断打开束缚市场主体的“无形枷锁”,激发出经济新活力。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为中小科技企业开拓融资渠道,推动国有科研仪器设备以市场化方式运营,
使创投企业个人合伙人税负只减不增……12月,我国再推一批促进创新的改革举措,为“双创”扫清体制机制障碍。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一步重点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
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外部经贸环境日趋严峻,形成倒逼加快改革之势;传统比较优势日渐式微,
对新旧动能转换提出更高要求;国内消费升级,需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更快提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高国力说,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压力仍然较大,任务依旧繁重。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放眼未来,保持定力、迎难而上,加快推进关键性改革,加大“放管服”力度,
进一步放宽准入、发掘潜力,中国经济将释放发展新动力。
回望2018,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成为经济发展的鲜明标识;展望未来,
改革开放将继续为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添油加力。
持续深化改革 活力不断释放
“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老大难’问题,2018年11月初,中央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
提出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等六方面举措,
旨在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改革中的问题只能靠深化改革来解决。面对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2018年以来,从降低民间资本进入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门槛,
到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革重组,改革信号更加明确。
“新时代,不是缓改革,必须加快推进;不是小改革,必须全面深化;
不是虚改革,必须啃硬骨头;不是假改革,必须落地有声。”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说。
结构性矛盾出现新变化,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波动,实体经济困难与金融隐患并存……
越是面对复杂形势,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
一系列市场化改革蹄疾步稳:混合所有制改革、产权保护、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三项改革联动推进;
破除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障碍;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个税法启动大修;“放管服”改革不断提速……
一连串红利显现活力释放:民间投资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在8%以上的较快增速;
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1.06亿户;2018年全年减税降费规模预计将超过1.3万亿元……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何墨池如此评价过去一年半以来中国的改革进程:
中国改革大大提速,这体现在环保政策执行力度加强、消费品关税大幅下调、
地方营商环境和外资企业研发环境改善等各方面。
主动扩大开放 底气愈发增强
这是一份靓丽的开放成绩单——
截至2018年11月中旬,我国进出口总值已超过去年全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大幅下滑的背景下,
我国上半年吸引外资逆势上扬,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根据世行发布报告,
我国营商环境排名一次性提高32位……
在贸易保护主义频频抬头,全球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当下,这份开放成绩单的取得尤为不易。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
2018年以来,中国在多个场合不断释放坚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声音,
以一系列务实举措向世界张开怀抱——
主动扩大进口。取消包括抗癌药在内的药品进口关税,大幅度降低汽车、
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去年的9.8%降至7.5%,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一系列举措为促进进口创造条件。
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出台新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放宽外资在制造业、
服务业等领域准入门槛,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出53条新举措,
创新经验进一步复制推广,多领域进一步向外资敞开大门。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为国内外企业营造一视同仁、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蔡瑞德说,根据商会的调查,近些年,
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步很大,营商环境有了明显提升。
越是面对不确定性,越要保持战略定力。“中国的开放是‘做好自己事情’的题中应有之义,
是按照自身发展逻辑做出的主动举措,也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马力说。
深化改革开放 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坚定信心,把握主动,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
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
政治局会议进一步释放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号。
40年的经验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取得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伟大成就的秘诀,
也是未来继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认为,
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厘清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确立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决定性作用,界定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
未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打破行政性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
同时,税收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都要相应跟进。
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琦看来,
未来,无论是实现国内高质量发展,还是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都离不开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如此,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赢得发展主动。
张琦认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该在六方面着力,包括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
进一步开放市场、促进公平竞争,继续深化自贸试验区等试点探索以促进机制体制改革,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和多双边自贸协定,在国际竞争合作中不断提升开放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