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峰会最后一刻发表联合声明 双方拟明年达成高水平投资协定
作者:发布时间:2019-04-11 09:00:22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浏览次数:879
当地时间4月9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布鲁塞尔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共同主持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会晤后,双方一致同意发表联合声明。
会晤之后,李克强在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此次会晤富有成效,在深化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进中欧投资协定及地理标志协定谈判、扩大双向市场准入、加强互联互通等一系列问题上达成重要共识。
“谈判很困难,但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图斯克说,“我们设法达成了一项联合声明”,该声明为“基于互惠的伙伴关系确定了方向”。容克也对谈判成果十分满意,他说,声明反映了“过去10天50多个小时精心谈判的成果”。
此次谈判欧盟可谓有备而来。两周前,欧洲理事会专门讨论了欧盟应在峰会期间重点讨论的优先事项。图斯克透露,欧洲理事会专门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合作提议,涵盖从贸易到技术到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一位欧盟高级外交官上周曾警告称,在会晤的筹备工作中,双方谈判没有取得什么进展,甚至称此次会晤可能无法发表联合声明。甚至就在会晤前一天,很多西方媒体认为“谈不成”的声音仍然较多。
就此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4月10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分析说,某种角度上讲,这是欧盟的谈判策略,但更重要的是,这反映了欧盟对中国的需要。就在中欧领导人会晤的同一天,特朗普在推特上宣布,美国将对价值110亿美元的欧盟产品征收关税。
“美国的关税大棒刚刚又敲在了欧盟头上,欧盟需要借助中国向美国施压,或者说欧盟也还是看好中国,认为还有做工作的余地。”王义桅指出,从联合声明的措辞看,这次峰会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欧盟以比较灵活的方式表达了对中国在产业政策、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一些关切,以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达成了共识。”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4月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欧联合声明表明中欧之间的分歧完全可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体现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这份联合声明体现了中欧在多边主义受到挑战之际加强团结协作的决心,其意义超越双边范畴。”
容克指出,对华合作是欧盟的一个优先工作。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每天的货物贸易额超15亿欧元。“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我们需要达到一个更平衡和更互惠的水平。”
加强产业补贴规则讨论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贸易毫不意外地成了峰会的核心议题。图斯克指出,对中欧双方来说,维持可观的贸易流动都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他呼吁中欧在WTO改革方面加强合作。
实际上,根据上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的联合声明,中国和欧盟去年建立了WTO改革副部级联合工作组,此后又举行多次会议,并达成一些共识。2018年12月12日WTO总理事会会议前夕,中欧会同其他WTO成员,联合提出了两份关于争端解决上诉程序改革的提案。
尽管双方在WTO改革上有很多相似的立场,但正在积极扮演WTO改革调停角色的欧盟对中国显然有更高的要求。“欧盟希望在WTO改革中将产业补贴作为优先事项。”图斯克说,“峰会期间,中欧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根据联合声明,双方重申共同致力于世贸组织改革合作,以确保其相关性,并能应对全球贸易挑战。双方将在中欧世贸组织改革联合工作组已有工作基础上,加紧旨在加强产业补贴国际规则的讨论。
“这是一个突破。中国第一次同意就这一关键的优先事项同欧盟展开讨论。”图斯克表示,期待双方能在G20大阪峰会前在这个问题上取得快速进展,以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
中欧领导人还在会谈中表示,双方坚定支持以规则为基础、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同意继续努力解决WTO上诉机构的危机并在其他领域凝聚共识。
国际商会秘书长约翰·丹顿4月10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对于陷入僵局的WTO 上诉机构,他感到非常担心。“全球经济存在爆发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这不仅是对WTO而言。”他说,“WTO、IMF等连续下调全球经济展望,基本上都表达了一个意思:除非能够重振多边贸易体系,全球经济将面临严重触礁的风险。”
至于如何应对这个系统性风险,丹顿表示,在今年的G20大阪峰会上,各方应该首先重申对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的维护。在此基础上,各方应该对WTO进行更新,并加强它的能力建设,让它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全球经济,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方面。
丹顿强调,当前亟需凝聚G20成员的政治共识,“我们期待中国在G20大阪峰会上继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争取明年达成中欧投资协定
会谈中,双方承诺2019年取得结束谈判所必需的决定性进展,特别是投资自由化承诺方面,以便在2020年达成高水平的中欧投资协定。联合声明指出,协定的高水平将体现在实质性改善市场准入、消除影响外国投资者的歧视性要求和做法、建立平衡的投资保护框架以及纳入投资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条款。双方同意建立高层沟通机制负责持续督导谈判,并于今年年底前向领导人汇报进展。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启动于2014年,内容包括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国有企业竞争中立、高端服务业开放等。在上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中欧双方正式交换了清单出价。双方已就不少投资自由化和投资保护方面的重要条款达成一致,但仍面临市场准入等“硬骨头”。
在回答关于市场准入的提问时,李克强指出,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出台新政策、新举措,今年6月将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采取“非禁即入”原则,同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中外资企业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和便利。
与此同时,李克强也强调,中欧应该共同打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双方都应采取非歧视原则对待对方企业。“我们愿同欧方推进双向开放,为双方企业加强合作打造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
不久前通过的《外商投资法》让外界感受到了中国开放市场的诚意。“中国已经充分意识到,要让经济更加强劲就必须对政策创新、制定新的规则。新的外商投资法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丹顿说,“我觉得这是中国发出的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反映出中国继续推动经济改革的愿望,这也将有利于WTO改革进程的推进。”
德意志银行贸易金融部全球总经理丹尼尔·施曼德4月10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中欧加强合作至关重要,很高兴看到中欧提出要在2020年达成中欧投资协定的目标。
“现在是‘亚洲的世纪’,西方全都要向东看。与此同时,东方也在看向西方:大量中国公司在欧洲寻找投资机会。中欧需要鼓励双向的投资往来。”施曼德指出,联合声明的发布说明中欧已经踏上加强双向合作的新征程。
至于预期中的中欧BIT能带来多少经济红利,他表示,欧盟各经济体差异很大,拥有不同的战略优势和机会。但随着中国经济从制造型向服务型转型,凭借这个协定,欧洲企业可以更方便地进入中国寻找更多的商机;而中国公司也可以凭借已经很强大的制造业能力更好地在欧洲发展。
在抵达欧洲之前,李克强在德国《商报》发表署名文章说,“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正在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举措的受益者。”前不久,德国巴斯夫集团宣布在中国广东投资100亿美元建设独资生产基地。荷兰安智银行将与北京银行共同出资30亿元人民币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其中荷方持股51%,这是中国第一家外资控股银行。
继续推动两大战略对接
在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底访问欧洲期间,意大利成为首个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七国集团(G7)成员,在西方引起了巨大反响。在意大利之后,卢森堡也马上加入了“一带一路”朋友圈。目前已有20多个欧洲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在此次会晤期间,中欧领导人表示将继续推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泛欧交通运输网络对接,并欢迎在中欧互联互通平台签署中欧基于铁路的可持续通道联合研究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中欧互联互通平台框架下加强交流。
从国际商会的角度来看,丹顿表示,愿意支持“一带一路”倡议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认为,这是中国在过去20年中提出的最重要的政策倡议之一。我们希望确保这个倡议不仅能够造福中国,还能给沿线国家带来红利。”
丹顿介绍说,国际商会仲裁院专门成立了“一带一路”委员会,以帮助应对“一带一路”倡议可能带来的潜在争议。他说,“对‘一带一路’倡议来说,争端解决机制至关重要,没有它就无法有有效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商会仲裁院是国际性民间组织,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施曼德则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而且将有助于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从国际银行的角度来看,这个倡议蕴含了巨大的商机,特别是在贸易融资方面。”他说,“这可能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之一,如果不是唯一的话。”
施曼德还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倡议,对所有经济体和供应商都是开放的。“总体而言,这个倡议受到银行业的高度欢迎。”
在中欧领导人会晤之后,李克强在当地时间4月9日晚抵达萨格勒布机场,对克罗地亚进行正式访问,并将赴杜布罗夫尼克出席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16+1”)会晤。在会晤期间,李克强将同16国领导人共同规划未来务实合作,还将同与会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
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枢纽和通道,中东欧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作用。如今,16个国家已全部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融入欧洲经济圈的重要接口。李克强在克罗地亚媒体发表署名文章称,“16+1合作”完全可以打造成“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互联互通战略相对接的重要平台。
如火如荼的“16+1合作”也在西方引起了一些疑虑。对此,李克强回应道,“16+1合作”是跨区域的务实合作平台,与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方向是一致的。当今世界,这样的合作机制还有很多。他强调,“16+1合作”坚持在中欧关系和欧盟法律法规框架下进行,有利于促进欧盟的均衡发展,也有利于欧盟的团结,是中欧关系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