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河北省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平台!
高级搜索
选择分类:
关 键 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速递 > 技术性贸易措施专栏

我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大幅提升创新能力

作者:发布时间:2019-11-07 16:36:37来源:河北日报浏览次数:1186

 2018年3月,聚焦推进高质量创新发展,省政府印发《河北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激发了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截至2019年8月底,三年行动计划已实施过半,评估情况显示,全省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创新主体井喷增长,创新载体日益增强,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

加大优惠政策落实力度

2018年,全省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5233家,加计扣除金额173.23亿元;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落实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税款达53.72亿元。

创新能力跨越提升

全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69件,较2017年底增长28.1%。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总数达654家,较2017年底增长42.84%。

科技部最新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创新能力排名位居全国第19位,较上年跃升4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位居全国第21位,较2017年前进3位。

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全省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86家,较2017年底增长16.2%;国家级星创天地达到88家,较2017年底增长46.7%。

截至9月底,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73405件和40876件。

创新主体井喷增长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6万家,分别较2017年底增长60.6%、38.2%;高端人才引进工作成效显著,院士工作站达到413家,较2017年底增长51.8%,超2020年预定指标73家。

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

2019年1-9月我省技术交易总额达到523.25亿元,已超过2017年全年的技术交易总额;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到115家,常设技术交易市场达到17家,分别较2017年底增长22.34%、41.7%。

2018年3月,聚焦推进高质量创新发展,省政府印发《河北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全省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行动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明确了深化‘十抓’落实方法、打造十大品牌工作、突出五个发力重点、强化五项保障举措的‘双十双五’工作思路,形成了‘上下联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省市县三级联动工作推进机制,全力打造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省各级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全省科技创新整体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京津冀协同创新机制日渐完善,以县域为主的区域创新生态正在形成,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

推进开放创新,用好协同发展外力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筹办北京冬奥会,是全省发展的三件大事。

如何推动协同创新向深度广度拓展?

“中关村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它的品牌号召力和其附着的无形资源,让众多创业者们心向往之。”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突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功能定位,我省加强与中关村、滨海新区等创新源头的对接协作,逐步探索出了共建科技园区、共建创新基地、共建转化基金、共建创新联盟和共建技术市场的“五个共建”模式,重点打造了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专项、京津冀青年科学家论坛、大型仪器共享、创新券互认、合作研究优先支持等特色亮点工作,协同创新成效显著。

设立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把大事办好,我省积极参与雄安新区顶层科技创新规划设计,积极对接引进中科院等高端创新资源落地新区,助力雄安新区打造全球创新高地。

为北京冬奥会注入“科技味儿”,全力服务冬奥会筹办。编制完成《科技冬奥智慧崇礼行动计划》,通过举办崇礼论坛、实施科技冬奥专项、发布“智慧崇礼建设”技术榜单等,全力发挥科技创新对冬奥会筹办的支撑保障作用。

除此之外,我省扎实推动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成果转化高地建设,持续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建设“展示、交易、转化、服务”四位一体的河北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打造省市县贯通、覆盖全省、联结全球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数据显示,2019年1—9月我省技术交易总额达到523.25亿元,已超过2017年全年的技术交易总额;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到115家,常设技术交易市场达到17家,分别较2017年底增长22.34%、41.7%。

壮大创新主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以往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存在‘重认定、轻培育’现象。”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科技创新的推动和落实,就要改变这种工作方式,凸显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列为市(县)领导班子考核指标,通过构建起“一对一”的精准服务体系和强化高企政策宣讲解读力度、给予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每家10万元奖励等,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工程。“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800家,总数将超过6900家。”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服务。通过加强企业创新方法培训、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改革创新券使用与管理,提供科创风险贷款补偿等“组合拳”,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采用全天候网络受理、批次评审推荐方式,积极推进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评价工作,总数超过7.6万家。

“此外,我省还积极引导企业逐步加大研发投入,深入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政策,让更多企业享受政策红利。”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全省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5233家,加计扣除金额173.23亿元;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落实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税款达53.72亿元。

如今,我省在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主体增长上,均取得重大成效。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69件,较2017年底增长28.1%。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6万家,分别较2017年底增长60.6%、38.2%;高端人才引进工作成效显著,院士工作站达到413家,较2017年底增长51.8%,超2020年预定指标73家。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力

“如何提升科技投入产出的整体效益?就是要按照科技创新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着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我省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力上取得突破。

以市场化运行机制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扎实推进河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全力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体系,打通科研开发和产业应用链条。

系统优化创新平台布局。根据《国家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持续优化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布局,成功推动石家庄铁道大学争建“交通工程力学行为与系统安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加紧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制定针对性措施,积极引导支持各类主体以多种形式、市场化的机制建设新型研发机构。

加快推动园区提档升级。有序推进沧州高新区、张家口高新区晋级工作,积极指导石家庄、保定、廊坊、雄安新区等地,加快雄安(石保唐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申报工作。推动承德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一组数据显示出了我省创新平台质量的提升: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总数达654家,较2017年底增长42.84%。

推进体制改革,增强源头创新动力

科技创新需要制度等“软件”保障,然而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

“同建设科技强省的目标相比,我们还有差距。”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要加快改革步伐、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省瞄准创新发展中的关键症结,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亮出一批科技改革“实招”。

政策是调动科技改革积极性的“指挥棒”。我省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科研管理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学风建设意见〉的若干措施》。

“出台的文件,基本涵盖了创新创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收入分配、人才评价、‘放管服’、科研诚信等各个领域。”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动力和积极性。

科研院所在自主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打破院内院外的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稳步推进科技计划改革,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据介绍,我省大幅压减计划层级和专项数量,开展技术预测和需求征集,科学编制申报指南,建立申报负面清单,对省属重点骨干大学、中央驻冀单位实行项目直报,分权制衡重构管理和评审体系,取得阶段性进展。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面对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容易被别人“卡脖子”的严峻挑战,我省研究制定了《河北省关键核心技术重点研发计划(2019-2022年)》,推动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

优化创新环境,凝聚创新创业合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

为解决县域创新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年初,《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2019—2025年)》正式印发。随后,开展覆盖全省168个县(市、区)的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工作,对进入A类的6个县(市、区)分别给予300万元奖励;开展专题调研,摸清县域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痛点;成立科技创新辅导团,解决地方抓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足等紧迫问题;编印县域科技创新评估报告,强化县域创新精准指导……在省科技厅的有力推动下,我省县域创新如火如荼。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省紧抓机遇,培育科技型企业成长沃土,优化服务平台,打造服务“高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属不同部门指导和管理的孵化机构,正在培育着河北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86家,较2017年底增长16.2%;国家级星创天地达到88家,较2017年底增长46.7%。

“聚焦新时代新发展,科技仍然是第一生产力,是强国兴国的重要支撑,而要想抓住科技创新总体发展的‘牛鼻子’,应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筑牢科技发展与创新的人才库。”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我省持续推动科技英才“双百双千”工程,每年都重点支持引进一批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推动外国专家公寓建设,提升国际科技人才引进服务水平。

同时,积极推进全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印发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雄安新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市场环境。截至9月底,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73405件和40876件。

好环境激发了各类创新主体发展活力。科技部最新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创新能力排名位居全国第19位,较上年跃升4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位居全国第21位,较2017年前进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