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从无到有,跻身世界钢管大国 我国钢管行业当前仍须“补短板、强弱项”
作者:发布时间:2019-09-26 10:02:54来源:浏览次数:57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钢管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民营钢管企业异军突起、钢管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占领技术装备制高点……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国钢管在品种研发、品质管控等方面,与钢管强国尚有差距,目前主要存在两个短板(智能制造和环境保护)、两个弱项(钢管产品和原料质量不稳定)。当前首要任务是“补短板、强弱项”。
中国钢管行业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钢管行业随着钢铁行业的发展迅速成长,取得巨大成就。1994年,无缝钢管产量达到304万吨,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无缝钢管大国;2001年,焊管产量达到604万吨,我国成为世界第一焊管大国;2004年,钢管产量达到2149万吨,我国成为世界第一钢管大国。
占领技术装备制高点。我国钢管行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世界先进钢管技术装备的大量引进和相关技术装备国产化的支持。目前,我国无缝钢管生产线已超过500多条,产能达到4300万吨以上,其中精密制管机组有直径为114毫米的CPE机组、直径为258毫米的PQF-LRC和直径为180毫米~460毫米的PQF连轧管机组,拥有世界最大的360MN(3.6万吨)立式挤压管机组、直径为460毫米的ASSI三辊轧管机组、直径为720毫米周期式轧管机组、直径为1500毫米的顶管机组和4套核电U型管机组,占领世界无缝钢管技术装备的制高点。
此外,我国焊管技术装备完整生产线达2700多条,总产能达6600多万吨;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机组(生产线),包括直径为1422毫米的直缝埋弧焊管机组、直径为610毫米的ERW(电阻焊管)机组和直径为610毫米的SEW(高频焊热轧)机组、直径为90毫米的连续油管机组等,占领世界焊管技术装备的制高点。
市场经济助民营钢管企业异军突起。民营企业钢管产量占全国钢管产量的约90%,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钢管大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营钢管企业在政策的扶持下,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首先在普通钢管产品领域大面积生长,随后逐渐向中高端产品领域延伸。70年来,我国钢管行业形成了这样的企业结构特征:大型国企率先占据技术制高点,高档产品占比较大;民企占市场份额的大多数,中低端产品占比较大。
钢管行业企业管理队伍和科研团队茁壮成长。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钢管行业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如无缝钢管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殷国茂、焊管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鹤林等老一辈科研精英,并从丰富的实践中总结出一批优秀科技理论成果,如天津钢管公司编著的《现代热连轧无缝钢管生产》、攀成钢成都无缝钢管公司总工程师成海涛编著的《无缝钢管缺陷与预防》等。随着老一辈知识分子退居二线,新一代中青年科技精英在中国钢管舞台闪亮登场,担负起将中国钢管推向现代化、智能化新高潮的历史任务。
形成丰富的品种、规格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下游行业市场需求旺盛。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钢管行业已经建设了较丰富的品种、规格和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独立供应下游各个行业用钢管需求,在国内布局了完整的市场体系,在欧美、东南亚、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也进行了市场布局。
引领技术升级,挖掘生产线潜力,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下游行业对钢管要求不断提高,如石油天然气行业要求输气管线提高输气量,对钢管提出了大直径、大壁厚等要求;管线钢在低温(-15℃)环境下要求实现屈强比低于0.90;超超临界电站锅炉用不锈钢管耐热温度从600℃提升到650℃;等等。面对这样的要求,钢管行业一方面通过对现有技术进行改造,如包钢无缝钢管公司改造升级直径为100毫米的无缝钢管生产线,向中、高端转型;另一方面新建高水平生产线(符合等量置换原则)或关键设备,用于提高工艺和产品水平,如中冶赛迪为林州凤宝管业设计世界首套直径为89毫米的三辊连轧无缝钢管机组等。
开发新产品,赶超世界领先水平。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钢管行业通过“弯道超车”拉近了与国外先进钢管制造水平的距离,并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比如,宝钢开发的第3代核电技术CAP1400核电用690合金U型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煤电锅炉管方面,我国已建成的600℃蒸汽参数超超临界机组规模约1.224亿千瓦(141台机组),占全球同类机组装机容量的80%,为世界第1位;湖北新冶钢公司研制的高温合金无缝钢管应用于我国军工产品如运载火箭及战略武器等发动机关键部件制造,为我国航天、国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钢管标准体系不断完善,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70年来,钢管行业钢管标准化体系逐渐完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化程度有序推进,并新制定和修订了一批锅炉、石油、化工、海洋工程等领域钢管标准,包括钢管国家标准、钢管行业标准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团体标准等。比如,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和套管的国家标准,是参考美国石油协会(API)标准和ISO国际标准编制的;宝钢股份的“无缝油井管在线控冷技术用于套管生产”提案成功通过了API的纳标申请,正式转入立项程序,实现了中国钢管制造企业牵头对API标准进行修改的零突破等。
现阶段钢管行业仍须“补短板、强弱项”
我国目前已经是世界钢管大国,但并不是钢管强国,在品种研发、品质管控、品牌影响力及技术引领力等方面与钢管强国仍然存在差距,需要“补短板、强弱项”,朝着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继续前进。
2019年7月2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讲话,表明要“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抓落实”。这为中国从钢管大国走向钢管强国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是两个“补短板”,包括补节能环保和智能制造“短板”。从节能环保方面来看,现阶段,钢管行业环保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颇具难度和风险、改造投资及后期运行费用高昂,急需围绕烟气脱硫脱硝、高效除尘系统改造、无组织排放治理、场内运输、大宗物料产品清洁运输和环保管理等问题,研究出一种低成本、效果好的新技术。从智能制造方面来看,我国钢铁行业是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流程性行业,虽然现阶段智能制造成果初显,但仍存在智能制造水平不均衡,缺少标准、软件和专业人力资源储备,产品兼容性和集成度较差,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等问题。未来,钢管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应以提升企业产品高效研发、稳定产品质量、柔性化生产组织、成本综合控制等能力为目标。
二是两个“强弱项”,包括改善产品质量和原料质量的不稳定。在产品质量不稳定方面,我国钢管存在可以生产高端产品,却无法保证质量稳定,以致客户流失的情况,企业应在生产控制能力、稳定性等方面多下功夫。在原料质量不稳定方面,首先需要认识到,钢管的质量问题与管材有密切关系,管材不合格多与炼钢或轧制环节工作不到位有关。我国钢管行业中能够自己生产钢管原材料(无缝钢管坯/焊管板带)的钢管企业很少,大部分无缝钢管企业通过市场购买管坯,焊管企业通过市场购买板带。原材料供应渠道复杂,很难保证钢管原材料质量的稳定。
此外,房地产、汽车等市场需求目前已趋于饱和,钢管行业要控制新增产能和产量过快增长,优化品种结构,实施品种、市场差异化战略,开发特色化、差异化、精品化的高质量产品,朝着高质量、高效益方向继续前进,为实现钢管强国目标而奋斗。
来源:中国冶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