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热”还需多点冷思考
作者:发布时间:2022-04-07 16:48:40来源:国际商报浏览次数:595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放眼全球,目前已有31个国家出台了氢能顶层设计和战略路线,这些国家的GDP占全球GDP的73%。
氢能源之所以被各国视为未来能源的终极方案,不仅是其可以用于燃料电池车,也因其在助力低碳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中国而言,发展氢能产业既是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抢抓绿色低碳新赛道、培育壮大新动能的重要选择。中国有着巨大的氢能发展潜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中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
对于氢能的推广和利用,中国早已提前布局。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火炬大量使用氢燃料,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根据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的数据,北京冬奥会示范运行超1000辆氢能源汽车,配备30多个加氢站,是全球最大的一次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来自丰田汽车、北汽集团、宇通客车、福田汽车等一众车企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均被投入到北京冬奥会之中,使北京冬奥会成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
尽管氢能产业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但在氢能源热潮迅速掀起的同时还需要一些冷思考。
从技术层面来看,氢能全产业链的高成本是目前制约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可再生能源成本的降低、绿色制氢技术的进步和制氢规模的扩大是提高制氢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在初期发展阶段,提高氢气相较于化石燃料而言的商业竞争力,政府对氢能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政策和财政支持至关重要。
从市场层面看,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化、商业化的步伐,除了相关政策、标准、法规的不断优化完善,也需要更多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和投资,更要各地政府和企业朝着健康、有序、理性的方向发展。
当前,中国氢能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这一方面说明行业规模还比较小;另一方面也表明短期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起带头引领作用的,仍将是这三个地区。
同时在政策加持、资本推动的大环境下,目前一些地方盲目跟风、同质化竞争、低水平建设的苗头有所显现。对此,要积极发挥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有序开展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示范,实现产业健康有序和集聚发展。
应该看到,氢能全产业链的技术复杂度和中外竞争的激烈性不容小觑,全行业必须众志成城、攻坚克难,让氢能产业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